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精神】陈清泉:科学无止境 精神永流传

今小编 香港精神 2023-10-15





人物简介


陈清泉院士,电机电力驱动和电动汽车专家,被誉为“电动汽车三贤士之一”和“亚洲电动汽车之父”;荣获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乌克兰工程科学院院士、匈牙利工程院荣誉院士、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院士。创办世界电动汽车协会、国际院士科创中心,荣获世界工程师组织联盟杰出工程师勋章、英国皇家工程院菲利普亲王勋章、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奖、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国际演讲勋章、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交通技术勋章、香港特区政府银紫荆星章、香港工程师学会最高荣誉金勋章和荣誉资深会员等;现任香港大学荣誉教授及原电机电子工程系讲座教授及系主任、国际电动车研究中心荣誉主任、亚太电动汽车协会主席、国际高等研究院院长、乌克兰敖德萨大学荣誉科学技术博士、英国洛夫堡大学荣誉技术博士、日本本田讲座教授、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资深会员、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学会终身会士、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99/10、香港工程科学院副院长01/04。被《亚洲新闻》评为亚洲最佳创新者、被期刊Global View誉为亚洲电动汽车之父,在印度获“电动汽车技术之祖”称号。




【编者按】


他出生于印尼,求学于内地,扬名于香港,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和国家紧密相连,是香港创新科技发展的推动者,更用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填补了中国电动汽车的技术空白。他心系祖国,放眼世界,在耄耋之年将香港精神融入到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科学家精神里,让香港精神与科学精神交相辉映,感染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创新者。


陈清泉院士是现代电动汽车学科领域的开荒者之一,被誉为“亚洲电动汽车之父”,秉持为国家发挥所长的信念,发挥着严谨治学、潜心研究的求学精神,屡次在工程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奠定了现代电动汽车理论基础。他心怀“国之大者”,尽管已年愈八旬,仍旧充满激情,为科技创新事业发展不断作出贡献,他直言:“我85岁了,只要心臓还在跳动,就一定分秒必争!”




心系香港,以科技报国建港


2022年11月18日,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主办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2022感动香江颁奖典礼”在港举行,陈清泉院士获“2022感动香江人物”,他以科技报国建港,做出成绩,贡献国家,传递了胸怀祖国、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科学家精神,也展现出了刻苦耐劳、勤奋拼搏、开拓进取、自信自强的香港精神,推动香港创科发展开创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新面貌。


对于自己获得“2022感动香江人物”,陈清泉院士表现出更多的仍是对科技创新事业的激情,他说:“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理解中央给予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要充分理解习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的7.1讲话的三个‘长期’,也就是‘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保持香港、澳门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维护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系。我们要分秒必争,利用好香港‘一国两制’的优势,利用好香港学术自由的氛围,利用好香港良好的营商环境,在国家科技创新事业中,香港有实力、有能力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陈清泉院士心系香港科研发展。在创科领域,香港一直以基础科研著称,但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仍需改善,香港要发展好创科,就必须提升整体科研生态圈。为此,他不辞辛劳,做了很多努力。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陈清泉院士的论文成果已受到国际上的认可,但是香港具有技术领域承上启下作用的应用研究院孵化环节缺失,科研生态链不健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动汽车的发展。


故而,一方面,他利用海内外的力量,在国内外多个汽车厂商担任顾问,如担任日本本田、韩国三星、美国福特等汽车公司高级顾问,让自己参与完整的生态链。另一方面,亦取国际之长贡献国家科研,他透过清华大学的教授,向中央建言关注美国的电动汽车发展,并一直推动和参与相关工作,于是中国的电动汽车研发于2001年被正式列入“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随后进一步作为国家战略,一步步地升级。


期间他担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顾问、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电动汽车技术首席顾问、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的前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首席执行官顾问等。


2013年,陈清泉院士向当时的香港特区政府提议成立专门的“研究院”,以建立完整的科研生态,此提议从提出到落实几经波折,终于在2015年,香港成立创新及科技局,特区政府专门成立两笔分别为20亿港元的基金,用以资助香港高校的科研以及香港科创企业。


2017年,陈清泉院士联名23位在港院士,给国家主席习近平写了一封信,表达了香港科技工作者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同时反映了科研经费“过河”难等问题,这封信很快得到了习主席的回复和支持,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提供资源和平台支持香港科研发展。


随后,陈清泉院士凭借自己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力,联合众多世界级院士专家于2017年在北京未来科学城创立院士科创中心,共建全球科技创新生态圈,积极推动两地的科研交流和国际科技合作。


又先后在德国、瑞典、以色列、土耳其、加拿大、韩国设立院士科创中心。最近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建立深圳国际院士科创中心,创建四个研究院和科创基金。国际院士科创中心还和联合国开发计划书UNDP合作,在广州南沙创建零碳经济示范区。


2022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立法会发表的任内首份施政报告中提出四项措施,以期完善香港创科生态圈,这一提案建设令陈清泉院士甚是欣慰。完善香港创科生态圈,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补充科技转化和高科技企业这两项短板,是他多年来的期盼,他坚信,香港科创定能蓬勃发展。




香港科学家当担使命,贡献国家

在“2022感动香江人物”颁奖的采访中,陈清泉院士还真诚地表示,能够获得这样的荣誉,除了离不开同事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感谢国家的培养:“我个人成长和国家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他出生于印尼,求学于内地,扬名于香港。他的科研创造与香港的发展息息相关。


1976年,远在印尼的父亲希望他能回到印尼,继承家业,而当时还在内地的他割舍不下自己的科研建设和报国理想,最终他选择移居到香港。


在获得了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学系的博士学位后,他留校任教,并将电动汽车作为研究方向。至此,他开启了带领团队开展科技攻关的成果期。


他就是怀着这样的科研初心,以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潜心研究的求实精神,在电动汽车科创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成果,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作出了诸多贡献。


他提出的电动汽车研究核心和总体指导思想,将汽车技术、电机技术、电力驱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为现代电动汽车学奠定了基础。


他开发出了创新的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系统,“智能化电池充电器及容量检测仪”,提出了电池的新模型,能最佳控制电池的充电电压和电流,并可精确显示电池的剩余容量。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的时候,他总结出新能源汽车快速健康发展的四条规律:创新驱动;两轮驱动,政策驱动和市场驱动;三好,好的产品、好的基础设施、好的商业模式;四网融合,即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人文网融合。


陈清泉院士的电动车研究和创新成果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并在中国、日本、美国、德国、印度得到应用,他创办了世界电动汽车协会,被誉为“电动汽车三贤士之一”和“亚洲电动汽车之父”。1996年,他被当选为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1997年香港回归,香港人民迎来了扬眉吐气的时代,陈清泉院士也迎来了他学术科研的黄金时代,他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首位获此成就的香港人。


在同年,他又先后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和乌克兰国家工程院院士。这是香港重新出发的1997年,也是陈清泉院士硕果累累的丰收年。


尽管已荣誉满身,但他也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以发明造福全人类”,现在,他又提出“四网四流融合”的理论和实践,即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人文网的融合,能源流、信息流、物资流、价值流的融合。


其核心是人文世界、信息世界、物理世界的融合,将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知识转化为智能。提示能源信息和人的行为的互动关系,将无序的系统转化为有序的系统。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红利,使废弃的能源变得有用,同时促进实现碳中和目标。


香港回归祖国已整整25年,25年来,香港创科发展稳步向前。陈清泉院士见证了几十年来国家科技发展的伟大历程,祖国好,香港就好,因为香港是祖国的一部分。


见证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他表示,香港要珍惜国家给予的机遇,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聚焦“国家所需、香港所长”,香港的科技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觉性,增强使命感,为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要做到身在香港,心怀祖国,放眼世界。



弘扬科学家精神与香港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在享受新能源汽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改善的同时,不能忘记就在几十年前,有位高大的老人在电动汽车业起步阶段,辗转内地求学,又扎根香港潜心钻研学术和创造,为推动国家的科技创新,奉献了整个青春。


香港人有代代相传的香港精神,是坚持不懈,是刻苦耐劳,是勤奋拼搏,是生生不息的香港人创造的宝贵财富。


当初,面对父亲希望他回印尼继承家业的时,他在亲情和国家情之间选择来到香港,抛下过往成就,一切从头开始攻坚克难,潜心专研学术,这胸怀祖国的理想抱负,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正是科学家精神与香港精神的交相辉映。


陈清泉院士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到香港的奋斗和发展中,在那时还没有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他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做学术,以“筚路以启山林”的责任感做科研创造。


2022年6月30日,陈清泉院士在香港科学园聆听习主席的讲话后,十分感动地表示,科技无止境,只要心臓还在跳动,就要探索世界,这是科学家的使命。


当天他站在习主席的正对面,牢记习主席的五句话:希望香港发挥自身优势,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珠联璧合,强化产学研创新协同,着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如今,年过八旬的他,退休不退岗,仍然分秒必争,活跃在工程科技一线,不断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奉献。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习主席的嘱托,在继续躬身科技和人才培养的同时,克服疫情带来的阻隔,主动而为与大湾区核心城市探讨交流,推动香港与这些城市的科技融合,优势互补,珠联璧合。


他激动地说,我们面对三个空前未有: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迫切要求空前未有;国家对科学家的爱护和期望空前未有;科学家实现理想发挥才能的机遇空前未有。


从立志科技报国,到践行科技兴国,再到发展科技强国的奋斗历程,陈清泉院士的人生历程告诉人们,弘扬科学家精神与香港精神,对激励香港科研同胞积极投身国家、科技创新,参与国家科技项目有着现实意义。


(文章创作并发表于2022年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往期精选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香港精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